走完砂卡礑步道之後,黃媽媽說沒有流汗,感覺沒有運動到
於是,直接把車開到太管處,說是要再來去走”得卡倫步道”
得卡倫步道入口在太管處對面公厠的旁邊,有木棧道(一開始看到這以為是大炮,回程時才看出牠是山豬)
我們才剛走進去就看到這個流籠從上方滑下來,哇!第一次看到,原來它真的還可以使用耶~~
之前帶碩安寶貝到太管處玩時,就曾走過這一小段,走到了看到一長串的陡上階梯時
因為時間不夠,我們就折返,那時就把這條步道列入口袋名單中
但想走的是:得卡倫步道接上同禮步道,或是得卡倫步道接砂卡礑步道,一次走完
看,一開始的康莊大道還滿吸引人的吧!
然後...當你看到那 又長又陡 的階梯時,就會停住腳步,考慮一下
可是,你看看~那黃媽媽和吳媽媽一點考慮時間都不留給我,不停留,直接就給它上了~~
這不知什麼時間崩過吧!上次來時沒有這樣
清楚地看到那是我們剛離開的地方:砂卡礑步道的停車場
樹抱石,展現奇妙的生命力
到了一個大的休息平台,今天天氣還真不賴!
在平台上往下拍,中間那個小山頭像個鯨魚頭,真可愛
才走了0.8k就氣喘吁吁了
崁在木階上的小地圖
上方的流籠頭,很難想像那樣的叢林裏有個小小的村落吧!一直很想去探訪
爬得愈高看得愈遠,遠眺下方的富世村
還是一路的陡上長階,吳媽媽說她放棄了
喂~黃媽媽~回來呀~你的”健”腳嚇到人家了啦!
人家吳媽媽今天是第一次加入我們媽媽日運動的行列
黃媽媽回來後就,上頭有顆漂亮的樹,要我上去瞧瞧(來這招~~)
就在1K處
往上看,還是一長串 又長又陡 的木階,
剛好此時接到老爺的電話,問我們走完砂卡礑步道了嗎?要不要一起吃午餐?
得知我們在得卡倫步道時,驚訝的地問:那不是封閉了嗎?
是喔?!竟然有封閉無法走完,那就回家吧!
還有一長串陡下坡的回程耶
後來回家後上網查詢了一下,得卡倫步道目前是開放的
今日的雙卡步道:砂卡礑步道和得卡倫步道,都卡住在一半,沒走完~
有動力再來囉~~
步道簡介
站在遊客中心門口向外望,得卡倫步道就隱藏在對面聳峙的青山中,這是2003年才鋪設完成的步道,步道以太魯閣台地昔日為太魯閣族得卡倫部落命名。
步道直上稜線後下降,與通往大禮的步道銜接,而後循立霧發電廠輸水管下達蘇花公路。雖然大部分路段皆已鋪設階梯棧道,但由於地形陡峻,走來仍須耗費較多體力。從太魯閣台地入口處出發後,前段為寬約二公尺的護草墊步道,「之」字形緩步爬升,不多遠後,銜接寬約一公尺的階梯棧道,一路陡升,到達最高點後緩慢下降,穿過一片桂竹林即與大禮大同步道相接,此後路段是未架設階梯棧道的自然泥土路面,陡下直通蘇花公路。步道沿途設有十餘個大小休憩平台,每座平台也都有解說牌示,可歇息賞景,並獲取相關訊息。
爬升到高處遠眺,可與長春祠步道上的鐘樓對望,並俯瞰立霧溪注入浩瀚的太平洋,而它所沖積出的三角洲,一片平野農田,則成一個個聚落,咫尺可見的是立霧溪對岸的富世村。
得卡倫步道終點與大禮大同步道銜接,可造訪遺世獨立的兩個原住民部落、順登小百岳立霧山,甚至可以經由三間屋與砂卡礑步道串連成一個完美的O形路線,但路程有十五公里以上,需有較好的體力且行前得申請入山證始可進入。